在環保部日前召開的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別濤就部分地方“一刀切”問題進行回應時強調,從來沒有要求環保部門一刀切,但反對部分地方平時疏于監管,污染環境;反對部門地方采取簡單、粗暴方法,片面處理發展與環保的關系。
實際上,經過多年的粗放式發展,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個別地方將中央環保督察、強化督查等當成一場考試,避重就輕,蒙混過關,以求萬事大吉。“打招呼”也好,“發通知”也好,選擇“一刀切”簡單粗暴的方式,將企業臨時性全部關停。如此一來,污染企業的確被關停了,不少非污染企業也躺著中槍,關門歇業,白白遭受損失。
從表現看來,“一刀切”式的臨時性關停,對污染治理的成效卓著,乍看起來是對中央環保督察精神的貫徹,聽起來是對當地百姓生存環境的關心和呵護,實則不然。這種持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錯誤觀念的,以“形式主義”敷衍中央環保督察的做法,既擾亂了民眾的正常生活與企業的正常生產,又讓環保督察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付諸東流。
眾所周知,單純地依靠關停污染企業來治理城市環境,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部分地方不顧當地實際,強行“一刀切”只會激化社會矛盾,更遑論解決問題為民著想。只有在平時注重污染治理,依據中央精神,因地制宜,積極引導污染企業轉型升級,引導民眾選擇更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將污染治理納入各級考核體系,才是污染治理、建設美麗中國及全面小康的正道。
習近平總書記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國力騰飛,民眾安居樂業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是每個人的希冀與夢想。對生態環保不重視,將綠色發展視為經濟發展的仇敵,綠色風暴刮起才有所行動……只會傷害人民群眾的感情,降低民眾的幸福感,更不利于當地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終究要自食惡果。
我們可以看到,中央環保督察工作的縱深推進,的的確確解決了不少民眾關心的環境污染問題,取得了民眾的一致認可,也讓不少地方行動起來,強化了對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視程度。然而,中央環保督察組終究是要離開的,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樹立正確的綠色發展觀,那么現有的治理成果會不會真的變成了“過眼云煙”。
當然,中央環保督察將會更加常態化、制度化,并不時“回頭看”,確保督察效果一直延續,如果地方仍舊固守“一刀切”的思維,持續抱著認識不到位、方法簡單片面、措施不細不實等問題,一律關停、一罰了之,甚至為污染企業撐起“保護傘”,很難想象,最后會是怎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