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建筑物新建和改建,使得每年建筑垃圾的產生總量不斷加大,在城市垃圾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大量建筑垃圾產生,而目前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與露天堆放,處置方式單一,易產生大量環境問題并占用寶貴土地資源。
填埋處理需耗費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運等費用。此外,也有一部分建筑垃圾混在生活垃圾中被運往填埋場與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有差別,會引起許多問題,如造成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性質發生改變,有可能使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設施不能正常運行,導致滲濾液處理不能達標,加劇填埋場表面沉降的非均勻性,降低場地復原再利用的經濟效益。建筑垃圾集中處理所需要的成本較高,包括運輸成本、儀器設備購買及維護等。如何合理化利用建筑垃圾并將其作為再生資源進行產業化生產,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資源化利用是良方
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陳玉祥表示,建筑垃圾資源化是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筑垃圾的有效處理有利于保護環境、減少填埋和露天堆放產生對地下水、土壤以及空氣產生的污染。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能相應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陳玉祥說,絕大多數建筑垃圾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例如:廢金屬可重新回爐加工,制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種人造板材;碎磚、混凝土塊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現場利用,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澆搗混凝土等,也可用以制作砌塊等建材產品。
鼓勵企業產業鏈整合
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出路在于建筑垃圾處理的專業化與產業化。一方面,需要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科研工作,使建筑垃圾的處理專業化;另一方面,通過出臺優惠政策推動建筑垃圾的產業化。我國的建筑垃圾處理尚未形成獨立產業,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研發成本高、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及實際大規模應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
近年來,各地對建筑垃圾處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資源化推進的力度在逐漸加大,政策上在不斷推進。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暫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作出規范。其中明確,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并培育行業骨干企業。鼓勵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進行拆遷、運輸、處置和產品應用等產業鏈相關環節的整合,以資源化利用為主線,提高產業集中度,加速工業化發展。為了鼓勵規模化生產,兩部門還對準入企業的生產規模提出了要求:大型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年處置生產能力不低于100萬噸,中型不低于50萬噸,小型不低于2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