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不同于水體污染和大氣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和累積性等特點,因此,土壤一旦被污染了就很難治理。業內建議,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以多領域合作為基礎,不斷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源頭杜絕土壤污染的發生。
土壤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每年的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南京大學土壤專題營都為營員們帶來土壤專題講座及實踐操作活動,這些營隊活動,加強了營員們對土壤的認識,也極大地拓寬了營員們的視野。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下關于土壤的相關知識,認識土壤污染的危害,了解保護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被污染了,危害有多大?
土壤污染不同于水體污染和大氣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和累積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導致土壤污染不達到一定含量或濃度就不易察覺且修復難度大、成本高,一旦形成污染,危害極為嚴重。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產生急性健康風險,造成受體的死亡。
比如,人們會由于長期暴露在低濃度污染中產生慢性健康影響,臨患各種惡性疾病。以有機氯農藥為例,長期暴露可能造成肝癌、免疫缺陷、淋巴癌、腎衰竭、中央神經系統受損、生殖系統疾病等疾病風險。這種危害即使不在受到污染的第一代受體生命周期發病,也有可能通過母嬰傳播給下一代,造成不可預估的危害。
被污染的土地其實很難修復
有人會說,土地被污染了,就好好治理唄!但事實上并沒有那么容易。
現有治理技術體系中,客土法、填埋法等工程技術見效快但治標不治本,而且成本高、無法應用到大面積的污染土壤;化學修復技術所用的藥劑等只能針對某一場地或某一類污染物,普適性較差,同時可能引入二次污染;生物修復技術處理周期長,見效緩慢,工程案例少。整個行業內沒有成熟的技術體系,很難應對我國復雜的土壤污染狀況和修復需求。
以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為例,建校原址是一些農藥生產企業,在生產和搬遷過程中,遺留大量的揮發性、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雖然經過簡單的填埋和處置,但由于沒有完全修復,這些揮發性的有機污染物還存在緩慢滲透和擴散等問題,等同于埋在地下的一顆“化學定時炸彈”,爆炸后的危害極大。
保護土地我們可以怎么做?
未來,我們希望這些有“毒”的土地最好不要再增加,從根源上就做好土地的保護工作。
其次,土壤修復與治理應該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以多領域合作為基礎,采用政企聯合、多方買單的資金來源形式,建立土壤修復行業的上中下游全產業鏈,使土壤修復治理工作切實可行。
最后還要不斷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杜絕土壤污染的發生。
希望未來,我們能都在一片健康的土地上,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