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環保部消息,“散亂污”企業將在9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環保部要求,對已核實的“散亂污”企業,本著“先停后治”的原則,區別情況分類處置。對于已列入淘汰類的涉氣“散亂污”企業,將嚴格執行掛號銷賬制度,做到“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產品、清除設備——堅決杜絕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
此外,對于已列入整合搬遷至合規工業園區的“散亂污”企業,按照發展規模化、現代化產業的原則,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凡被環保核查出環境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按規定從嚴處理。
整治形勢嚴峻
不過,目前“散亂污”企業整治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環保部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9月1日至9月7日,“散亂污”企業虛報完成情況、逾期尚未完成“散亂污”企業整改任務、“散亂污”企業未停產整治等現象最為突出,占一周發現問題總數的93.6%。
在抽查地方上報已完成整改的“散亂污”企業8195家中,有737家存在虛報完成現象——河北省保定市(391家)、河南省滑縣(166家)和濮陽市(76家)發現問題最多。“散亂污”企業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情況也較為普遍,督查組共發現531家——山西省晉城市(186家)、陽泉市(108家)和長治市(96家)發現問題最多。
更引人關注的是,部分地區仍存在清單內“散亂污”企業違法生產現象,督查組共發現109家——河南省焦作市(20家)、山西省太原市(18家)和河北省保定市(17家)最多。
并且,今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過程相對提前,無疑使正在緊張進行的大氣污染強化督查行動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不過環保部早已提前做好了多方面準備和安排——首次亮相“1+6”組合拳,劍指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而“散亂污”企業尤其是涉氣“散亂污”企業又是強化督查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之所以要把 ‘散亂污’企業整治放在首位,就是要抓重點、抓關鍵,而且界限清晰。要通過督查,通過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推動整個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
截至9月7日,環保部針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持續開展的第十一輪次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首周結束,同時這也是京津冀及周邊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強化督查的首周。根據安排,“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是本周督查重點。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督查組在此期間對京津冀晉豫5省市抽查共發現有1471個“散亂污”及集群點位存在環境問題——737個虛報整改完成情況,531個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務,109個涉氣“散亂污”違法生產或有生產跡象,54個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
利劍高懸
“散亂污”企業主要包括有色金屬熔煉加工、橡膠生產、制革、化工、陶瓷燒制、鑄造、絲網加工、軋鋼、耐火材料、炭素生產、石灰窯、磚瓦窯、水泥粉磨站、廢塑料加工,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膠黏劑、有機溶劑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業。它們普遍無工商、土地、環保等手續,生產過程大都存在違法生產、超標排放、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等問題。
劉長根表示,“散亂污”企業整治不力,電代煤、氣代煤工作不實,小鍋爐“清零”不到位,重點行業錯峰生產不落實,這四大問題是當前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的突出矛盾,也是督查過程中發現最多的問題。
據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散亂污”企業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廣泛存在,截至6月底,“2+26”城市排查的“散亂污”企業數量達到17.6萬家——多數是家庭作坊式企業或個體工商戶,主要位于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及省市交界處監管力量比較薄弱的地方,位置隱蔽。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秋冬季強化督查更加明確為三個方向:目標底線不能突破——97%的工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主攻方向為“兩散”——“散亂污”在9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散煤”包括燃煤鍋爐以及煤改電、煤改氣清潔能源替換;錯峰生產應對重污染天氣。總體目標只有一個——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天氣的出現。
不僅僅只是在方向上,秋冬季強化督查內容亦更加細化——從此前主要針對工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散亂污”治理等7個方面更加明確到12個方面,具體細化到了233項任務,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具體任務、具體清單。正如田為勇所說,“督查時拿著清單,一個一個對照檢查,完不成的后面還會繼續督查,一環扣一環,確保這些任務能夠完成。”
另外,據田為勇透露,環保部還將抽調一批特別工作組,針對重點地區進行有針對性的“點穴式”督查,對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地區,增派特別工作組去幫助督查。遇冬季重污染天氣,根據不同的污染通道,也將派出一個或幾個特別工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