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7年版)》正式印發。瞧瞧目錄里都有點啥?節能節水設備從電動機、空調、風機,到LED照明、工業用洗衣機應有盡有;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也涵蓋了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噪聲與振動控制以及環境監測多種設備。
為啥把這些東西單拿出來做個目錄,還給企業所得稅優惠?優惠的幅度又有多大?別小看這小小的目錄,這可是激勵企業自覺環保的好辦法!麻辣姐今天就拿這事跟您嘮叨嘮叨。
優惠額度為設備投資額的10%,目錄更新實現三個升級
這個優惠目錄,本不是新鮮事。根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所得稅法》,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環保專用設備的,可以按照設備投資額的10%,抵免應繳企業所得稅的稅額。據此,200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08年版的目錄。
十來年過去,原來的目錄確實有點舊了。設備的技術、需求都在變化,環保部對這一目錄的執行情況進行了持續跟蹤,并根據環境管理工作需要,自2011年至2015年連續5年分領域提出了對目錄的修訂建議稿。
2016年起,財政部會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啟動目錄修訂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反復研究、論證,形成了這版新目錄。2017年9月6日,經國務院同意,由財政部、環保部等五部門以聯合下發通知的形式頒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看來,目錄更新實現了三個升級:更全面、更合理、更便捷。
首先是更全面。趙笠鈞說:“新版目錄更加符合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導向作用,涵蓋了揮發性有機物、土壤、噪聲、固廢(餐廚垃圾、電子廢物、蓄電池)等新領域。”
他認為,與2008年版相比,此次發文部門增加到財政、稅務、發改、工信、環保,這樣更為合理。因為專業主管部門的引入,一方面可以為判斷相關技術指標是否符合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面也能保證目錄在執行和更新中的專業性、合理性。
另外,審批程序上的變化讓政策落地更便捷。趙笠鈞表示,采取企業自行申報并直接享受優惠、稅務部門強化后續管理的機制的方式,提高了企業參與的便利性,降低了參與門檻,這符合國家簡政放權導向。
新目錄為企業主動投資節能降耗與環境治理注入動力
“就環保設備來說,新一版目錄包括6大類24項,基本實現了環境治理領域‘全覆蓋’。”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有關負責人告訴麻辣姐,這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將直接促進節能、節水設備的推廣,環境治理成效得到有效提升,也將帶動環保產業特別是環保設備制造業的發展。
“雖然不是新政策,但目錄的更新也是意義重大。”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說,對企業尤其是小企業來說,采用節能環保設備總體上還是覺得貴。這個貴并不是設備本身的絕對值高,而是認為在生產過程外加裝這些東西,是額外的負擔。
李志青教授的話并非空穴來風。廣泛存在的“散亂污”企業,很多連基本的治污設施都沒有,環保部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巡查中,這類問題相當普遍。要讓企業把污染控制在自己的“圍墻之內”,需要高壓監管,也需要政策激勵。
“比如在線監測設備,按照環保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都要安裝,費用要企業自己承擔,在法律大棒下,企業不做也得做,但如果有些減稅這樣的甜頭,對企業確實是個激勵,這說明我們的財稅政策正在朝綠色化的方向努力。”李志青說。
新目錄對產業也是個大利好。趙笠鈞認為,這種利好表現在三個方面。于設備商來說,優惠目錄將促進節能節水、環保設備的銷售,廠商也會更加傾向于生產符合優惠目錄中標準的設備,提供綜合效益更好的設備。另一方面,環保企業作為采購方時,采購成本會下降,利潤相應提高,也更有積極性參與解決重點和難點環境問題。
“對排污企業來說,節能節水作為前端減排的措施,和環境保護的末端治理相結合,將更好地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趙笠鈞說,環境保護稅2018年即將開征,企業排放量與經濟效益將直接掛鉤,通過經濟手段促成環境保護從企業的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換,環保甚至成為企業的競爭力所在。企業在污染防治方面將會更主動參與、積極作為,競爭氛圍也將優化,這有助于走出資源密集型生產帶來的種種困局,真正形成對環境保護的正向驅動。
環境經濟政策作用不小,讓“胡蘿卜”更甜美還需更多好政策
好的經濟政策就是好的環保政策,這話一點沒錯。小小的目錄,促進企業采購節能環保設備,對環境保護作用明顯,同時,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是環境經濟政策帶來的雙贏。
趙笠鈞認為,過去幾年,環保相關法律法規集中出臺,督查高壓持續,相對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環境經濟政策的發展總體來說還相對偏弱。但近來環境經濟政策陸續出臺,可以看出政府在有意強化經濟政策對環境保護的作用。
“與法律、行政手段相比,環境經濟手段非強制,旨在通過經濟手段對環境相關行為進行正向調節、引導和激勵,倡導主動用新辦法、高標準來解決新問題。”趙笠鈞說,利用經濟引導市場自發找到最優點,通過經濟手段的放大效益,達到撬動市場的作用,這都有助于構建一個更為健康的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產業邁向更有質量的成長。
“我們所說的環境經濟政策,涵蓋了綠色稅收、權益市場、綠色金融等多個方面,單說綠色稅收,就包括了例如目錄的稅收優惠以及即將實行的環境保護稅等。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我們目前有9%的銀行信貸與綠色化相關。”李志青認為,信息公開是一些環境經濟政策順利推行的前提,相關的配套政策不容忽視。
他表示,排污權交易市場的建立,需要真實透明的企業信息做基礎,綠色金融也以企業環境行為信息為前提,因此,推進政策綠色化,不僅要研究出臺新的綠色政策,相關部門還要做好基礎工作,為政策綠化搭好臺。
對環保產業發展,李志青認為稅收優惠等“胡蘿卜”還不夠,更好地研究環保產業的組織結構和管理特點,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因勢利導,給出好的政策,讓產業本身更健康,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這樣,全社會才可以更低成本使用相關產品和設備,這將給全社會綠色化更大的甜頭。